为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引导全院教师潜心育人、立德树人、爱岗敬业、尽责奉献,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按照学校要求,开展了2019年度“师德师风优秀教师”评选工作。
经各系、各部门民主推荐,提交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及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讨论通过,毋妙丽、许玉德、孙海燕、陈川、张兰芳、徐瑞华(按姓氏笔画顺序)6位老师被评为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2019年度“师德师风优秀教师”。同时,推荐杨晓光老师参加学校评选,荣获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2019年度“师德师风优秀教师”提名奖。
希望获得荣誉的老师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充分发挥师德师风典型模范作用,在本职岗位继续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绩。希望全院教师要以先进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教师提出的四个“相统一”、“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的要求,进行师德师风自我锤炼与提升,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培养世界一流交通运输工程人才。
毋妙丽
(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推荐)
女,1971年生,工程师,1994年本科毕业后留校至今,现为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专职教师,兼任交通方向专业实验室主任、实验教学秘书、学院设备管理员、学院工会女工委员等职。
多重身份事务繁杂,必须协调处理合理安排,毋妙丽老师始终坚持“复杂的事情理顺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的原则对待每一项任务。在日常工作中,毋妙丽老师甘于寂寞,勇于奉献,淡泊名利,始终将老师和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毋妙丽老师主要从事驾驶模拟器建设、维护、信息化建设工作及相关的实验教学,在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器的实验中,她总是孜孜不倦,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探索,将多年积累的经验与学生分享,避免学生走弯路。她长期关注与实验教学相关的先进技术,结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际需求,完成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及资源共享的平台的建设,在同行业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近年来完成实验教改3项,正在进行教改1项;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教材1篇。
曾获学院年度突出贡献奖1次,学院年度优秀表彰奖3次和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年度考核优秀3次;2012年度获得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教学奖励金管理系列二等奖;分管学院妇女工作以来,全力保障和维护学院女职工和儿童权益,曾分别获得2016、2018年度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妇女工作先进个人。
许玉德
(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推荐)
男,1965年生,工学博士,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担任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铁道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黑龙江招生组组长。
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许玉德老师一直把潜心育人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和使命,治学严谨、教学形式丰富。任教期间,他不断进行教学探索和课程建设,教学课程包括轨道工程、轨道交通工务管理等专业课,通过课堂讨论、分组汇报等形式,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在轨道工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参与轨道交通工程方向核心课程双语课件建设,指导学生参加上海大学生创新项目等科技创新项目,2014年被评为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首期名课(轨道工程)优师,荣获2014年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教学成果特等奖、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在科研方面,许玉德老师主要从事轨道工程的教学和轨道管理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铁路基础设施的养护维修、钢轨的智能化修理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评价,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铁道部科技开发计划、朔黄铁路发展有限公司科技创新计划等项目50多项,发表论文12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论文30余篇,参编和主编教材、专著8部。研究成果分别获中国铁道科学技术奖、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上海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
2018年,在许玉德老师和黑龙江招生组老师们的辛勤努力下,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在黑龙江的招生稳居全国前十,黑龙江招生组荣获学校招生工作突出进步奖。
孙海燕
(学院机关推荐)
女,1983年生,工学博士,讲师,2008年起留校工作,现担任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研工办主任、学生总支纪检委员、研究生第三支部书记。
孙海燕同志自入职以来,敬岗爱业,无私奉献,始终站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线,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在工作中,孙海燕同志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把握学生成长规律,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
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孙海燕老师一直致力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完善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聚焦党性锻造,推动工作创新。同时,她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利用第二课堂营造浓厚学术氛围、搭建交流互动平台。2010年,孙海燕同志创办了同路人学术论坛,邀请国内外交通领域及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为同学们带来学术盛宴,至今已成功举办417期,成为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的一张学术名片,构筑起一个全院师生共享、覆盖学生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公共学术交流平台。之后,又先后创办了同路人博思论坛和同路人百科讲坛,为全院师生营造了一片思维碰撞的海洋,打造了一个文化交流的殿堂。
孙海燕同志自工作以来不忘初心,始终秉承“同路人”精神,先后获得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优秀学生工作先进个人、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优秀青年女教师奖、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称号。
陈 川
(交通工程系推荐)
女,1960年生,博士,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陈川老师热爱教育事业,从事教学工作36年以来,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践行“思行合一,交融成艺”的理念,她倡导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能力,鼓励学生针对问题积极思考、交流表达,实现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平衡发展。多年来她主要负责本科生的《战略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教学与《物流实训》课程,也负责部分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自己在不同城市、地区多项交通与物流规划的实践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撰写案例、交流讨论、鼓励创新,在“做”的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面向未来、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协调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陈川老师认为教师不仅应为人师表,精进专业,更应该不忘初心,教书育人,关爱学生,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大学四年是学生价值观形成,完成人生诸多重大选择的时期,他们有许多专业与非专业的问题需要与老师交流,“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交通人才培养应该寓教于日常工作中。多年来,陈川老师不断给予学生帮助、指导和关爱,很多学生愿意与她交流专业知识、考研、出国留学和就业实习等大问题,也愿意将自己生活中的“小烦恼“,如家庭关系和恋爱困惑等向她倾诉,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营造了一种倾听和交流的环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陈川老师说,教师就像园丁,学生就像一棵棵树苗,好教师应该有爱心和耐心让每一棵树苗都能在同济的校园沐浴着阳光茁壮成长。
张兰芳
(道路与机场工程系推荐)
女,1972年生,工学博士,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起任教于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现担任道路与机场工程系副系主任,曾担任道路与机场工程系教工支部书记。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张兰芳老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把自己的愿望和抱负全部倾注在教育事业上,多年来一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在教学工作中,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承担了《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道路设施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机场运营与管理》等课程,她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精心处理好教学的每个环节,真正做到精益求精,并承担了多项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效果得到了普遍好评。张兰芳老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坚持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的本科生团队获得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太平洋赛区学生土木工程竞赛交通组一等奖。
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张兰芳老师坚持服务社会,持续攻坚,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道路应急抢通装备体系和标准体系研究与应用”,作为子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项目、上海市科技重大项目、民航总局重点专项等课题。曾获得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优秀共产党员、宝钢奖教金、韩国龙土木建筑奖励金等多项校级和院级荣誉。
徐瑞华
(运输管理工程系推荐)
男,1963年生,博士,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铁路运输与工程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交通分委会认证专家、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轨道交通智慧运输研究中心主任。
从事高校教师工作38年来,徐瑞华老师始终把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作为根本任务,恪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准则。把最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每学期至少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各1门,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效果。热心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曾指导学生获得过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全国交通科技大赛一等奖等多次。
作为高峰学科团队以及一流学科建设团队的负责人,徐瑞华老师坚持实践创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带领团队长期致力于轨道交通网络运输组织优化方向的研究。研究成果中,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超大规模、复杂结构、海量客流、多运营主体的网络票务清分和客流分布计算;研发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计算机编制系统(TPM)及运营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完成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徐瑞华老师还担任了多个学术机构的学术职务及多本学术期刊的编委,为我国轨道交通重大工程提供论证咨询等工作,多次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公共媒体向广大民众宣传科普轨道交通知识。曾获得上海市科学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及其他多项省部级科技奖。曾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第三届詹天佑青年奖”、上海市教委第五届曙光学者等奖励和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