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致敬教师|匠心耕耘,静待花开
  发表时间:2020-09-13    阅读次数: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教师”二字后面不仅有幸福和光荣,

更有艰辛和付出。


今天,是属于所有老师的节日,

首先祝福老师们“教师节快乐”!


在我们学院,有很多这样的老师——

他们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

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

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今天,就来晒一晒其中的优秀代表!

2020师德师风优秀教师

p1

陈小鸿

荣获2020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师德师风优秀教师”提名奖

      教授,无党派人士,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从教30余年,她始终坚持最高标准,为我国交通运输规划领域培养优秀人才。陈老师带领的研究组共指导近300名研究生,他们大都已成为重要企业和科研院所骨干,多位同学获得上海市和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优秀毕业生奖励,其中更有10数名已经在国内外知名高校任教。作为女性导师,她在学术上是废寝忘食的严师,在生活上又是和蔼可亲的家人,是学生最值得信任的人。陈老师的敬业使她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和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等光荣称号。

      陈小鸿老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勇担科研重任,长期坚守国家战略性技术研究阵地。中央媒体广泛报道的600公里高速磁浮试跑成功,就凝聚了她10年来的心血,为保持中国磁浮研发的国际影响力做出重要贡献。作为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4位核心专家之一,她心系民生,多次开设公共讲座、公开回应市民关切,社会反响热烈。陈老师以身示范,将爱岗敬业、报效祖国思想源源不断地传递给学生和青年教师。

      陈小鸿老师常年奋战在教学改革前沿,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意识。经中央领导批示,她组织创建具有全球视野、中国特色的文-理-工“跨界交叉融合”的“城市交通”新学科及培养体系,让学生能够“读懂城市、理解交通、治理交通”,为我国城市和交通发展实现整体品质提升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

      陈小鸿老师积极开展疫情防控交通专项课题研究,组织发表《城市防疫交通政策调研系列报告》、开发“安心合乘”APP,引导学生开展交通管控与相关政策调研,培养学生的防疫责任和意识。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在疫情防控宣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开设线上团课“做城市政策的谋划者和国家的守护者”,回应学生关心的返校开学等问题,在线学习师生达到4600人次,为战胜疫情贡献同济智慧与力量。

p2

      叶玉玲,教授,学院教学中心副主任。她始终把潜心育人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长期坚持在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第一线,爱岗敬业,每年授课课程六门,教学细致耐心,注重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教学效果获得普遍好评。

      叶玉玲老师热爱教学事业,坚持立德树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负责上海铁路局-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将学生的专业教育、科学素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多次获得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奖、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奖。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主持了多项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改项目;积极探索与实践课内课外、理论实践、产学研一体化的交通运输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与途径,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日常工作中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十分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综合能力拓展,尤其在学生实习实践和就业指导方面给予了很多指导。

      在科研方面,她长期从事轨道交通运输组织优化、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规划与设计、运输经济与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子项、铁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铁路局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近年来获得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育才教育奖励金特等奖、路桥奖励金、三八红旗手、教学成果三等奖、上海市成人高校优秀教师等奖项。

p3

      朱唐亮,中共党员,工程师,2013年博士毕业后留校至今,学院道路与交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道路方向专业实验室主任,兼任教工第六党支部组织、纪检委员。

      朱唐亮老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始终站在实验室工作的第一线,尽心尽责为师生做好教学、科研实验的指导,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实验室服务水平。在日常工作中,他任劳任怨,始终将老师和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承担道路与机场工程系6门专业课的实验教学,不管在课内还是课外都尽心尽责,保证教学质量。为了促进《道路工程实验》的开展,独立承担了沥青混合料室的改造,专门开设了一间为本科生实验教学服务的实验室,不断提高学生使用的舒适度。实验课程为期9周,他都会清早到校,提前为学生做好实验准备,实验过程中悉心指导,实验结束后维护完所有设备后才离开。

      他还负责计算机断层扫描仪从实验室改造、验收、日常委托试验等全过程,在学校大型设备共享平台上接受全校师生的委托试验,自2014年设备正式启用到现在,累计实验时间已超过3000小时,实验效果广受好评。曾获学院年度优秀表彰奖和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年度考核优秀各1次。

p4

      肖军华,中共党员,教授,从事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土工结构的教学科研工作,并担任教学副院长。

      一直以来,肖军华老师将立德树人作为首要工作,努力强化价值引领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带头深挖专业课程思政元素,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编写课程思政案例,入选《同济教育研究》,被中国交通报等媒体报道。他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他主持上海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等教改课题,牵头研究本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建设内涵,推动面向未来、以学科交叉为核心的专业课程落地,并参与《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工程学》等新课程建设,编写教材2部,获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通报表扬。他坚持培养学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攻克相关前沿科学难题和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为多地的轨道交通线路安全保护评估与控制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国家急需,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他指导的学生先后获得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创新创业大赛华东赛区一等奖等荣誉;个人获得国家、教育部、上海市等科学技术奖励。人才培养相关成果获得了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3)。

      他勤勉努力,亲力亲为,全身心投入到学院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持续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9年学院本科教学在总分排名前十位、基本分进步显著两项获得校优秀,学院获得校“研究生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p5

      陈雨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参加工作,目前为道路设施规划设计教学团队责任教授,一直致力于道路规划设计、交通安全与道路环境和道路交通计算机辅助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陈雨人老师作为系里工作时间较长的教师,积极参与系里安排的有关工作。近几年参加了有关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相关工作,为学科的建设和年轻人才的培养作出一份贡献。多次参加学校教改项目,力求打造“同济”品牌。目前,正组织编写全新的本科核心课程教材和研究生专业课程教材,为学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教学活动中他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认真上好每一门课程,所授课程受到同学们的喜爱。曾获得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教学特等奖,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多次获得学校优秀毕业论文荣誉。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既严格要求又无微不至地给予人文关怀,多年来,协助课题组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文化氛围和传承。

      在科研工作中他坚持“设施供给-信息感知-行为响应-满足需求”的研究理念,力求在道路设施规划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更好地适应智慧交通的需求。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发表40多篇国内外学术期刊论文。

p6

      胡元杰,1982年参加工作,自2002年担任学院科研秘书以来,一直用热心、耐心、细心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时刻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深受领导与同事的好评。

      胡元杰老师主要负责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交叉类学科重点项目、学科交叉类一般项目、上海市自然基金、上海市启明星计划、曙光计划、浦江计划、晨光计划等项目的申报、结题及年度总结等;负责学院各类科研合同整理及存档,纵、横向科研合同登记,预开具发票及收据,科研经费到账款办理,学院老师专著、教材、论文及三大检索的统计、认领,学院老师项目的结题(终止、延期)及剩余经费结账办理等工作,事无巨细,他都保质保量地完成,多次获得各种奖励,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与好评。

p7

      暨育雄,中共党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起在学院任教,现任综合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主任,兼任民航飞行区设施耐久与运行安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美国交通委员会(TRB)两个分委会委员,重庆交通大学兼职研究生导师。

      暨育雄老师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任务,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日常专业教学中,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拓展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课程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获学院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他以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和学生兴趣为导向,开展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和研究生论文指导工作,培养学生爱国敬业、无私奉献和创新开拓的精神,鼓励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多次被评为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本科和硕士论文优秀指导教师;他长期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大赛,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创新能力,指导本科生获得2019年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一等奖,被评为2017-2019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本科生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他爱岗敬业,团结同志,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中共党员和系主任表率作用,积极组织党建活动、教学改革、人才引进、招生录取、成果凝练等工作,任职期间系科的人才储备、科研获奖和科研经费均有显著提升。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课题2项;在TR-Part C、IEEE-ITS等高水平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世界交通大会(WCTR)最佳Poster奖,授权发明专利4项。

2020师德师风优秀教师

疫情防控序列

p8

      王同宇,中共党员,工学硕士,讲师,2017年起留校至今,现担任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兼学生总支宣传委员、研究生第十二党支部书记等职。

      自入职以来,王同宇老师爱岗敬业,服务学生,认真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精神,始终站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前线。在工作中,他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完善党员发展工作流程,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聚焦党性锻造,推动工作创新;积极引导毕业生与祖国同行,参与国家建设事业,其中1名同学录取为中央选调生、2名同学录取为中纪委选调生;始终关心关爱学生、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了解学生需求,积极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始终坚持在第一线服务学生,指导处在疫情最严重的湖北地区同学成立临时党支部、开展线上组织生活;通过研究生会公众号宣传抗疫知识、为疫情严重地区加油;先后组织9批次各类情况的600余名研究生顺利完成返校工作;在6月高温中主动参加校区门进校同学防疫查验工作、圆满处理一起体温异常事件。

      曾指导团队获得上海市“知行杯”暑期社会实践大赛一等奖,先后获得上海市“知行杯”市级优秀指导教师、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名奖” 、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创新创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p9

      王雪松,中共党员,教授,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道路交通安全与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交通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执行主任。担任《中国公路学报》等多家国内外学术期刊的副主编和编委。

      新冠疫情暴发初期,抗疫防护物资奇缺,王雪松老师多方筹措,向湖北疫区捐赠口罩15000只,包括向黄冈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黄冈市中医院、黄冈市浠水县、孝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各捐赠口罩3000只。他与中华慈善总会协调,由中国大地保险为上海市交警总队1200名警务人员和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6000多名在职教职工捐赠“新冠抗疫专项保险”,为工作在一线的交警和即将复工复产的学校教职工提供多一份保障。

      他还协调了多项抗疫物资的捐赠事宜,包括兆易创新公司为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捐赠50套红外测温设备,为武汉的中南、同济、协和三大医院各捐赠10套红外测温设备。协助在北美工作的河南籍友人,给河南信阳捐赠一批医用防护物资。

      当新冠疫情开始在海外蔓延时,他又向海外的专家学者捐赠口罩1800余只,防护镜30个,防护服24套,药品若干。他在疫情期间的积极奔走,是其在科研、教学工作之外表现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一直以来,王雪松老师坚持将解决实际交通安全问题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带领学生和团队长期活跃在交通安全第一线,切实改善和提高了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其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领域获得了高度认可,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 2019中国高被引学者;其指导的学生多位入选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另有多位学生获得国家研究生奖学金。他曾荣获学院年度杰出科研人物奖、杰出贡献奖;获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优秀共产党员和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p10

      王琍琍,中共党员,学院专职组织员,教工第七支部纪检委员,主要承担党务、干部、学生档案管理和政审等工作。

      1月21日晚,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王琍琍老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度自觉,第一时间响应并落实学校关于武汉返沪教职工的排查要求。春节和寒假期间,她积极协助学院党委落实学校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指示,每天坚守岗位,全面摸排梳理学院280余名各类教职工疫情防控各项数据,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切实做好统计和日报告、零报告。她担任学院教工健康系统管理员,每日早上提醒、晚上督促各系各部门教职工在健康系统如实、准确报备在沪及健康情况,每日汇总、审核、留存并维护相关数据。疫情发生以来,她耐心解答教职工关于健康管理、隔离观察、离沪出差、返校申请、门禁管理、校外人员进校等各项事务的咨询、办理,协助学院党委做到科学依法精准防控,努力降低疫情对学院各项工作的影响,有效保障了教学科研等日常工作的平稳运行。

p11

      孙燕,2008年起担任院办行政秘书、机关工会小组长。在工作岗位上多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乐于奉献。

      自入职以来,孙燕老师承担了院办大量行政工作。包括学院财务及报销工作,学院设备采购及保管工作,学院会议筹备及接待工作,学院公章管理,一卡通办理,临时住宿审核,学院办公用品管理等工作,并认真完成学院领导及办公室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作为工会小组长,她积极协调和安排机关工会工作,协助机关党支部书记筹办教代会,协助校工会发放慰问用品。

      面对疫情,她主动承担了派遣教职工的健康统计工作,寒假期间主动值班,面对各类突发事件,沉着应对。面对疫情期间防疫物资紧缺,家人不放心出门的情况,也毅然主动承担了疫情期间值班的重任,安排物业在学院楼内定期消毒,在各楼层设置消毒角,给教职工发放防疫物资。面对学院聘请的派遣教师人员信息不完整的状况,通过联络聘用老师,联络校人才中心,用尽各种途径,终于在不懈努力下,成功让我院44位派遣老师每天登录《师生健康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健康情况报备。

      她不忘初心,兢兢业业,因表现突出,获2013年、2015年学院工作年度表扬奖,2017年交通工程本科专业认证工作团队突出贡献奖,2019年党建及文化育人团队突出贡献奖,2019年被嘉定校区管理委员会评为嘉定校区先进个人。

p12

      季昌,中共党员,学院本科2016级辅导员,在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工作要求。

      疫情防控工作开始至今,季昌老师主要负责学院本科2016级同学的健康状况排查、安全返校、在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2020年2月9日,学校整体部署学生开始每日微信问卷星打卡,他累计汇总超30000余次学生健康、实时位置等日常信息的上报。2020年5月11日,学校开始错峰有序推进学生返校复学工作,他进入嘉定校区学生秋季返校技术支持工作组,通过运用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NCP-GIS团队开发的智能返校系统工具,对2016级有返校需求同学的状态进行综合研判,包括实时位置、健康状态、计划行程、返校出发、返校换乘地、是否处于风险地区等信息,返校管理过程中该同志还曾担任嘉定校区学生返校防疫工作组志愿者,全年级62%有返校需求同学最终均安全、顺利返校。此外,他还对暑假期间仍留校的40余位后续在校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同学进行专项管理。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季昌老师坚守岗位、恪尽职守,为学院防疫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p13

      洪玲,中共党员,教授级高工,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疫情发生以来,她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守岗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实验室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强化“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风险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工作纪律。

      洪玲老师带头宣传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精神,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实验室人员疫情防控工作的意识,主动做好释疑解惑工作,正确理解、科学参与疫情防控,保障实验室全体人员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她引导身边群众仔细辨别核实各类信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

      坚决贯彻落实好学校和学院的各项防控措施,带头执行疫情防控措施,做好实验室的各项卫生、安全和防疫措施落实工作。购置防疫消毒用品;制定“实验室关于做好疫情防控与安全工作方案”如具体措施:每日定期对门把手、水龙头、实验台面等高频接触表面在使用前需进行清洁消毒并记录;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填写好“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疫情期间实验室进出登记表”。

      配合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做好实验室安全和线上教学工作,在关键时期发挥好 “主心骨”作用,做到严防死守,不留死角,不出纰漏,环环相扣,形成工作闭环,带领实验室全体人员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她带头践行疫情防控要求,弘扬正能量,积极带头参与校友会基金捐赠,参与社会的物资捐赠。

p14

      贾弦,中共党员,学院本科教务办主任、教工第七党支部书记,她始终坚持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默默奉献。

      在疫情防控期间,贾弦老师积极探索教学管理与质量保证工作的新途径,团结机关党员和教职工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有序推进学校复学复课。

      结合教职工、学生每日健康申报情况,根据学校复课复学要求,她全面摸排网络、课程、mooc等信息,组织开展在线教学、考试平台使用培训,建立课程微信群协助师生建立联系,组建课程助教队伍,组织线上毕业设计答辩,开展双机位线上考试,完成新生主修专业、跨类专业确认面试,专业内分方向动员与志愿填报,实践周教学安排等各项工作,并全程、全覆盖所有课程,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她处处以优秀党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尽心尽责地为支部建设付出,坚决执行教职工每日健康情况申报、离沪审批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她始终秉承“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的原则,2014年度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考核优秀、获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实习工作优秀学员;2016年度获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称号;2017年度作为第一完成人获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青年成才女教师奖、苗圃计划进步奖;2018年度被评为学院师德师风优秀教师;2019年度获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p15

      黄世泽,中共党员,副教授,学院教研分中心主任,教工第五支部书记。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作为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保障总协调人,黄世泽老师身先士卒冲在云端抗疫的第一线,创新工作方法,有效保障了线上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确保线上教学实质等效,黄世泽老师充分利用不同教学方式的优势提出了 “线上MOOC+线上视频课堂+微信课程群”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多家媒体报道推广到全国众多高校;主讲的《电子技术基础》MOOC,疫情期间的选课量接近1万人,选课学校56所,有效支撑边远地区的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

      为保障学院线上教学平稳进行,他第一时间组建了50人的线上助教团队,形成了助教8步工作法,针对129门课形成170张本科生/研究生线上教学状态报表,向任课老师发出十余条“今日线上教学提醒”。线上教学保障经验通过媒体报道辐射至众多高校。

      为应对研究生线上复试可能的风险,他先行先试编制了6份100余页的《研究生复试线上操作技术秘书/复试秘书/考生/专家操作指南》以及《复试过程质量保障控制表格》,对所有面试专家、考生、技术秘书/复试秘书进行500余人次培训,有效支撑了学院所有的研究生复试的公平公正进行,并推广应用到全学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不敢、不愿、不能”的本科生线上闭卷考试指导意见,保障学院线上闭卷考试顺利进行。

      疫情即将散去,黄老师已经开始着手将线上教学的经验进行总结,指导提升未来的线下教学质量。立德树人,用心培养学生,黄老师永远奔跑在路上!

p16

      黄泽蓉,中共党员,院办副主任,工程师,教工第七支部组织委员,主要负责学院人才人事、宣传等工作。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她深知师德的重要意义,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疫情防控工作,黄泽蓉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时刻践行着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工作要求,全情投入疫情各项工作,除了抗疫物资的购买、组织抗疫捐款等工作之外,抗疫宣传工作尤其突出,充分展现出她爱岗敬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疫情期间,黄泽蓉老师主要负责学院疫情防控的宣传工作,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学院官方网站向学院师生推送疫情防控相关宣传。从1月23日推出第一篇宣传开始,共计推出35篇抗疫主题报道。多篇优质稿件被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官方微信二次传播,其中《硬核!同济人的“雷神山”攻坚战!》《《新闻联播》点赞!同济这位90后博士生“疫”“马”当先》两篇内容的阅读量均破万。作为《中国交通报》特约通讯员,疫情期间她积极为交通报供稿,多篇稿件获校外媒体转载,在校内乃至社会上产生了积极正面的影响,鼓舞了大家投身抗疫、敢于担当的决心和勇气。此外,结合学院的抗疫实践,推出了多个优质系列报道,如在线教学系列、招生就业系列、党建活动系列等,取得了很好的反响,降低了疫情对学院正常运转的影响,助推各项工作平稳开展。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攻坚战中,黄泽蓉老师坚守岗位、恪尽职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师德师风,书写使命担当。

p17

      黄品娟,现担任学院教学中心教务管理分中心副主任、研究生教务办主任,馆员。从事教学教务管理工作20年以来,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始终以学生教师为中心,本着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去抓,以对每一位学生学业成长负责为出发点,全心全意地服务和指导教师、学生的教学工作。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工作生活节奏,教学教务管理工作也不例外。根据学校疫情防控要求,自2020年3月2日起至学生返校日,我院开展教师线上教学,导师线上指导,研究生居家进行学习和论文工作,坚持“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为保障线上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黄品娟老师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放弃寒假休息,积极组织安排2020年春季学期所有研究生课程在线教学信息的调研、线上平台培训,协助教师、研究生、助教建立联系,建立线上教学保障小组,做到上传下达,有序推进工作,保障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为使毕业班同学能够按时顺利毕业,在疫情防控初期,及时制定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审核工作方案,工作方式改变为网络在线工作形式,增加2次学位备案日,学位证书提供电子版和纸质版等措施,保障同学们顺利毕业。

      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黄品娟老师全面贯彻国家研究生招生政策和学校文件精神,切实做好疫情期间研究生线上复试录取阶段的工作,及时制定线上复试方案,组织复试秘书、技术秘书及专家进行培训,组织考生进行双机位线上测试,复试前政策宣讲,建立线上保障小组以及纪委委员、纪检委员参与监督等措施,增强复试的公正性、公平性、有效性,规范复试程序,并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进一步健全信息公开机制,确保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科学公正、规范透明。

      黄品娟老师自工作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秉承“思行合一,交融成艺”的交通精神,曾获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教学奖励管理系列一等奖2次、二等级1次,并多次获得学校和学院的年度考核优秀或表彰。

p18

      滕靖,中共党员,教授,运输管理工程系主任。他不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在教学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为人师表。

      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是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重点改革学院,滕靖老师担任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管理思维”思政课程群负责人。其牵头的《运筹学》课程团队为全院本科生开课。在全面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他组织课程团队深度剖析运筹学核心章节知识点,挖掘其与思政要素关联关系,分析在疫情背景下运筹学知识的合理运用方法。一方面,其以疫情防控为背景建设《运筹学》思政题库,使同学设身处地思考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实现科学理论与真实场景的交融,让同学感受到疫情防控难度之大,前方医护人员工作任务之艰巨。一方面,其挖掘应对自然灾害运输组织和交通管理中的运筹学思想,增加运筹学导论专题,体现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知识在防灾救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升同学对专业的认同感,激发同学为“交通强国”目标建设贡献力量的热情。

      通过滕老师结合本次疫情防控思政教学建设,疫情事件并没有对课程教学产生影响,反而成为了鲜活的案例跃然云中课堂,使得网络教学更加生动、同学听课更加用心。滕老师《运筹学》导论课的授课经验还得到了学校的宣传报导,并作为典型被方守恩书记写入全校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课。

荣休教师

2019.9-2020.8

p19

杜海明

教书育人,谦谦君子温如玉

言传身教,亦师亦友懿德厚

p20

李立寒

豁达高雅,一丝不苟

p21

李新国

踏实工作,精益求精

p22

时东兵

以同济为荣,为母校争光

p23

郁朝鸣

四十年始终爱好研究交通实验技术

      值此第三十六个教师节,衷心祝愿所有老师们“教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