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吴玉刚:匠造超级交通工程
  发表时间:2021-07-09    阅读次数:

编者按:6月28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我院校友胡叙洪、吴玉刚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昨天看过了胡叙洪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匠造超级交通工程的吴玉刚。

 

1

吴玉刚
中共党员,我院1990级公路、城市道路及机场工程专业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1993年,研究生毕业前夕的吴玉刚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当时,正值南粤大地掀起新一轮改革浪潮,带着从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公路城市道路及机场工程专业学习的知识,以及向先进看齐的决心,他南下加入到广东高速公路及桥梁建设的队伍,挥洒青春和汗水。

翻山越岭,跨越江河。近30年间,吴玉刚走遍南粤大地,多个重要交通项目留下了他奋斗的足迹。30年,广东公路交通网络也取得巨大进展,珠江口架起多座跨江通道,崇山峻岭中穿越多条高速,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0公里。长期奋战在广东高速公路建设一线的吴玉刚,先后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项。时代为吴玉刚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他们亦是时代的“弄潮儿”。

 


01 谦恭低调 恪尽职守

6月18日,深中通道首个爬坡管节——第10个管节(E10)进行浮运安装沉放,吴玉刚跟着在海上“飘”了一整天。“我来学习一下,看看如何沉放。”

1965年出生的吴玉刚,在1993年加入广东交通建设队伍后,经历了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江罗、云茂高速,南沙大桥等重要工程建设,已是资历深厚的交通建设者,但他依旧谦虚、低调,也一如既往对新技术新模式保有好奇心。在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建设的又一个关键节点,他谦虚地说是来学习。

从业一开始在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工作,读研后再到广东交通建设一线,现在成为广东省交通集团副总工程师,无论身处哪个职位,吴玉刚都保持着自己的工作状态:人随着项目走,关键环节必定时刻跟进落实。尤其成为技术管理负责人后,他坚持每个星期都到工程项目现场察看,检查重点工作环节,经常住在工地宿舍里。“修路架桥,一定要实实在在,来不得半点虚的,不切合实际或者还没弄清楚就建设的路和桥会有问题,这就失去做工程的意义。”

2018年夏天,正值南沙大桥建设关键时期,刚做完背部囊肿手术的吴玉刚趴在病床上,就召集南沙大桥相关人员到医院“现场办公”,研讨技术难题。同事回忆:“我们非常受触动,这不仅是负责和担当,更是一种对超级工程的执着和死磕。”

2020年5月,虎门大桥因涡振交通中断,全国瞩目。作为现场专家组技术成员,吴玉刚连续几个晚上在钢箱梁里度过,分析研判原因,研讨抑振方案。经过连续10天奋战,通过有效措施,尽快顺利恢复了交通。

在南沙大桥建设期间,党组织考虑到吴玉刚在基层一线坚守了十几年,准备给他调整工作岗位和待遇,他第一时间婉拒,表示南沙大桥不建成,他坚决不离开。因在桥梁建设上的特殊贡献,吴玉刚在业内被评为“2019~2020年度十大桥梁人物”,即使是这份对于桥梁工作者至高的荣誉,谦恭的他也曾多次推让。“我们每个个体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才是巨大的,工程项目都是所有人齐心协力的成果。”

 


02 勇于创新 敢于担当

作为一名有28年党龄的党员,吴玉刚始终牢记入党初心,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建路为民。

江罗、云茂等山区高速设计阶段,他坚持“临永结合”的规划设计思路,改变以往工程结束后临时施工便道废弃的做法,让施工便道成为村民出行的永久通道,极大改善了沿线村民的出行条件,助力粤西山区脱贫攻坚。

28年来,吴玉刚始终保持学习劲头和创新精神。京港澳高速粤境北段(即京珠北高速)建设期间,他就提出了山区高速公路地质灾害防范与处置的策略并付诸实施。结合珠三角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特点,他组织制定了大跨径混凝土桥梁防裂设计与施工指南,编制了地方行业标准《广东省公路软土地基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2009年,吴玉刚开始负责南沙大桥施工技术。南沙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建设的又一重要过江通道,由2座超千米悬索桥组成,其中坭洲水道桥更是世界第一跨度钢箱梁悬索桥。建设伊始,吴玉刚就带领团队瞄准了被誉为悬索桥“生命线”的关键部件——主缆。

 

吴玉刚深入了解虎门二桥钢桥面施工

 

当时,国产最高强度的主缆钢丝为1770Mpa,距离当时国际最高标准还差两个等级,但当时国内并不掌握该项核心技术,要么直接从国外购买,面临随时被“卡脖子”的风险,要么自主研发。最终,团队选择后者。

在国内无先例可循的状况下,一道道技术鸿沟犹如天堑,吴玉刚率领团队向1960Mpa发起了技术攻关,经过3年无数次的探索与试验,最终研发出强度为1960Mpa的主缆钢丝,超高强钢丝盘条国产化关键技术突破国际水平,打破了国外对该项生产技术的垄断,在南沙大桥主缆装上了“中国芯”。

吴玉刚主导的南沙大桥另一重大技术创新,是在无规范、无标准、无借鉴情况下,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特大桥梁第一代BIM 建养一体化信息平台”。中国桥梁从南沙大桥开始,由“中国建造”走向了“中国智造”。

“每个工程建设都会遇到困难,但发挥团队、专家的力量,多听取意见,总能做出正确的稳妥决策。”吴玉刚表示,这些年的工程建设之路布满荆棘,但他始终坚信办法比困难多,最重要的是,要相信依靠组织。“组织的力量是强大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各类问题,我们党组织是坚强的后盾。”

 


03 “我们这代人是幸运的”感谢时代提供舞台

 

在广东广东高速公路建设一线近30年,最令吴玉刚开心的事,莫过于行驶在自己参与的道路上。“南沙大桥,从前期筹备、到建设再到通车,全程我都经历,通车后再走到这个桥上,感到很自豪,很有成就感。”吴玉刚说,“相信问所有的交通人,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

现在,广东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突破10000公里,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人流、物流、资金流在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上迅速流通。很难想象,在吴玉刚来广东时,这里的高速公路建设才刚起步。“我记得刚来的时候从广州去海丰,车子走了差不多一天,1996年,深汕高速通车,后来陆续通了多条高速,现在去2个多小时就行了。”

吴玉刚表示,广东率先提出“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设想,并在全国开创了“以桥养桥,以路养路”的先河。“正是这些创新,才让当时资金短缺的我们,有了修路架桥的保障。”他说,“从1989年第一条高速广佛高速通车,到现在突破1万公里,等于我们30年干了1万公里。”

于是,以往在珠三角出行都要过渡,现1小时生活圈已基本成型。以往粤东粤西粤北与珠三角的交流甚少,现在优势互补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我们这一代人,工作上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这个时代,改革开放为我们路桥人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交通大发展需求的话,大家都没有用武之地。”吴玉刚打从心底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他同时感恩自己工作在一个专业、团结的平台。“省交通集团是一个大型国有企业,主业就是修路架桥,我学的这个专业,很感谢有这样的平台给我们创造机会,组建有才华的团队。”

作为共产党员,吴玉刚认为,党组织的力量非常重要。“每个项目都有党支部,遇到困难,党员首先向前冲。大项目的推进,党组织是坚强的后盾。”

28年前,中共预备党员吴玉刚背上行囊南下,要向当时的行业先进学习。28年后,共产党员吴玉刚专业硕果累累,已成为行业的先进代表。

 


04 答记者问

 

问:谈谈您的获奖感受。
答:我们这一代人,工作上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这个时代,改革开放为我们路桥人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交通大发展需求的话,大家都没有用武之地。

问:当时在什么情况下入党的?
答:争取入党是向先进看齐,我是带着这个想法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毕业前成为了预备党员。

问: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向党说句话。
答:不忘初心,为交通事业尽职尽责。

 

南方都市报记者蒋臻、广东交通集团、桥梁杂志|来源
黄泽蓉|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