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喜报|我院学子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中荣获佳绩
  发表时间:2022-07-12    阅读次数:

2022年7月8日-10日,由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由上海海事大学承办的“华展物流杯” 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因疫情线上举行。我院推荐的参赛作品在大赛中喜获佳绩,共有6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二等奖各3项。我院学生的参赛作品和答辩表现得到专家评委的高度评价。

323833D6C

302D873B3

4C62209E8

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以“数智交通、低碳运输”为主题,共有“交通工程与综合交通”“航海技术”“道路运输与工程”“水路运输与工程”“铁路运输与工程”“航空运输与工程”以及主题竞赛“数智交通、低碳运输”七个竞赛类别。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要注重新科技深度赋能应用、提升交通运输“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更要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本届大赛旨在给予广大在校学生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的平台,围绕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目标以及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需求,从数字化、智能化角度,开展创新设计、创新思维、创新研究,解决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痛点问题,应用新型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大数据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升交通运输装备、设施设备、运输组织、安全应急等方面的科技水平,共创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自开赛以来,共有185所高校报名参赛。在初赛作品报送阶段,共收到177所高校提交的1473件作品,每件作品由3位专家进行双盲网评,各赛道作品按照平均分排序,最终确定了93所高校的共计206件作品入围决赛。

在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中,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我院杨晓光教授分别从大赛主题、办赛理念与作品特色三个方面,对参赛作品进行了点评。本次大赛新增了博士研究生赛道,参赛数量和提交作品均达到历史新高。杨教授指出,本次大赛“数智交通,低碳运输”的主题与交通强国智能发展、绿色转型等国家战略一脉相承;大赛秉持“创新求实 学以致用 合作交流 公平公正 培育人才”的理念,参赛作品也很好地展现了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本科生作品完成度较好,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实用性价值;研究生作品则在学术性、系统性、科学严谨性都表现甚佳。大赛引领和培养交通学科创新人才高度关心国家建设发展中交通与运输领域中的热点、痛点、难点问题破解,不断走出狭隘的学科与专业,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以需求为牵引,学以致用,有志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天地交而万物通——交通乃世界,世界乃交通。杨晓光教授期望同学们能够精进知识,成为一流卓越的创新型和持续发展交通人才,早日实现交通强国之“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国倚其强”的发展目标。

1042B


��一等奖作品(3项)


01

交通工程与综合交通类作品

非完备感知数据下高速公路全域车辆轨迹构建方法

指导老师

杜豫川 教授(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赵聪 副研究员(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团队成员

钟凌云(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曾子沐(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卞庆杰(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汪诗蕊(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项目简介

智慧高速公路中布设的路侧感知单元可以获取大量的道路信息,是交通管控智能、车路协同的重要基础。然而,受限于车车之间物理遮挡等,路侧感知的轨迹数据常常出现轨迹丢失等非完备现象,严重降低了数据的可利用价值。

本项目面向东海大桥的实际情况,根据路侧感知单元采集的视频、雷达数据,融合了交通流经典理论与人工智能,利用传感器融合、车辆重识别和车辆轨迹预测技术,提出了一套基于路侧非完备感知信息的全域车辆轨迹重构方法,解决了现有研究中的多源数据融合难、车辆跨域追踪难、全域轨迹补全难三大问题。其可以为海量路侧传感器提供数据质量提升和全域轨迹构建服务,促进车路协同高质量发展。

25705

7BE13

2F87B

02

主题竞赛“数智交通、低碳运输”类作品

公交“视”界——基于机器视觉的公交运行延误因素辨识

指导老师

暨育雄 教授 (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团队成员

卢亚利 (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郑丹妮 (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柴月嫦 (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邓柳英 (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李吉锟 (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项目简介

本项目聚焦于地面公交运行延误这一常发性问题,提出充分利用现有车载监控视频数据,有效弥补现有方法无法实时获取运行环境信息的缺陷。项目采用YOLO网络的多目标跟踪和单目摄像头测距等机器视觉技术,针对公交运行低速时段的车外和车内监控视频实时展开环境要素检测及延误因素辨识,有效实现“快速化、智能化、精准化”自动辨识公交运行延误致因,为公交智能化运行管控策略及调度的精准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项目搭建了数据处理、分析及可视化平台,并基于嘉定9路公交视频对项目内容开展测试验证。验证显示,项目成果不仅能够实时反馈公交缓行延误因素,还能为突发事件的及时响应和处理、站点选址和布局的优化等实时和离线应用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CB612

26CEC

36D06

03

交通工程与综合交通类作品

L3级自动驾驶环境下新手驾驶人接管反应机制及绩效优化研究

指导老师

柴晨 副教授(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团队成员

连柘溪(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赵亦悦(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翁士璇(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项目简介

本项目基于驾驶模拟平台开展紧急切入场景下的人机共驾接管实验,提取新手驾驶人生理、行为多源数据。

项目首先判别了影响接管过程的显著性因素,其次基于结构因果模型解析了新手驾驶人接管反应机制,最后通过认知干预针对性提升新手驾驶人风险感知能力。

项目研究成果在驾考培训测试改进、自动驾驶产品用户手册完善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12E71

23C6B

475BF

��二等奖作品(3项)


01

水路运输与工程类作品

集装箱“滴滴”——新型集装箱港口电动集卡协同调度方法

指导老师

暨育雄 教授(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团队成员

岳钊名(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卞宇轩(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金亦辰(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孙冰清(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阿迪娜·阿德力别克(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项目简介

本项目以上海洋山港为例,面向离岸岛式港口多码头和内陆集疏运中心集装箱转运业务场景,参考“滴滴”网约车匹配订单的算法思想,基于时间窗设计对集卡在港区道路和港区-内陆集疏运通道进行智能调度的定制化竞拍算法,以提升港口集疏运系统运行效率。基于 AnyLogic 多智能体仿真开展算法设计、测试和比选,同时探讨集卡大规模电动化带来的充电地点选择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建立集疏运中心分时段均匀释放集装箱运输任务,能够有效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缓解高峰时段路段拥挤情况。同时,基于时间窗的定制化竞拍算法允许车辆依据交付时间反向选择集装箱,从而有效降低集装箱运输超时率四倍以上,加快运转效率。此外,通过在实验中梯度改变集卡充电选择地点的比例,发现集疏运中心附近设置充电地点综合评价指标更高。本项目成果可为离岸岛式港口集卡调度策略优化和港口集疏运智能化集卡调度系统建设提供借鉴。

1A0AC

3412D

1F494

02

道路运输与工程类作品

基于折纸-摩擦纳米发电智能轮胎的路面抗滑性能感知技术研究

指导老师

朱兴一 教授(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团队成员

金屹阳(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杨子超(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沈凌杰(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李欣鸿(土木工程学院)

项目简介

/路抗滑性能自感知技术的研究对提高行车安全至关重要。当前,基于视觉、雷达及声纳等车载传感设备无法实时、精准地获得诸如路面摩擦系数等的胎/路抗滑信息,导致车辆在复杂路状下无法迅速判断安全速度及安全跟车距离,从而引发交通事故。因此本作品综合利用摩擦发电原理,结合广义折纸结构,首次制造出一种折纸-摩擦纳米发电智能轮胎,作为胎/路抗滑信息的主动式感知器件,设计构建轻量化、低时延的数据采集分析平台,采集分析动态抗滑信息,实现对抗滑信息的精确自感知。最后自主研发了一套集成感知-实时采集-快速分析-高效显示预警功能的一体化抗滑感知系统,通过低功耗无线模块传输到自主研发的微信小程序终端显示,实时监测路面抗滑等级,通过抗滑阈值判定进行抗滑失效预警,为提升行车安全及车路协同提供新思路及技术支撑。

1B4CD

583A9

1D623

03

研究生组作品

基于车载视频的有轨电车障碍物入侵检测系统

指导老师

黄世泽 副教授(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团队成员

秦晋哲(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刘晓雯(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宋冠群(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张兵杰(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项目简介

近年来有轨电车碰撞事故频繁发生,对司机和交通参与者的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如何揭示障碍物、轨行区和列车三要素关联关系,及其影响列车安全运行的致因机理成为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项目提出了基于车载视频的有轨电车障碍物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基于实例分割的障碍物入侵检测,揭示轨行区和障碍物的空间位置在图像中的表征规律;提出单目视觉的时空距离计算方法,阐明距离在图像中的呈现特征;基于前后帧静态区域图像相似度的计算,揭示列车运行状态在视频中的时空演变规律。项目实现对有轨电车运行环境的精准感知,保障行车安全。提出的基于车载视觉的障碍物入侵检测、障碍物距离估计以及有轨电车运行状态辨识方法,能进一步应用到其他载运工具的环境感知中。

3D917

DC255

29E4A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是在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支持下,由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科技竞赛。大赛以交通运输科学技术问题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大学生学术活动开展,加强大学生科技文化交流,促进交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我院具有浓郁的科研氛围,素有注重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传统,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与合作的能力,自2001年起每年举办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同路人”交通科技大赛。在此基础上,我院于2006年发起并承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此后还承办了第二届、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并担任大赛网络秘书处单位。

为培育选拔参加全国大赛的作品,我院于2021年举办第二十一届“同路人”交通科技大赛暨全国交通运输科技大赛校内选拔赛。202111月开始征集课题,共有78个项目组参赛,37位专家教师参与指导,1126日大赛正式启动。经过为期半年的深入研究与层层选拔,20224月,27个参赛小组入围校内选拔赛决赛,最终选拔推荐22组优秀作品(包括18组本科生作品、4组研究生作品)参加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其中6组作品最终获奖,为学院赢得了荣誉。

16A46

133ED

3BAA4

第二十一届“同路人”交通科技大赛暨全国大赛校内选拔赛


杨嘉滢、黄欣宇、栗晨皓|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