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第一资源,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如今,信息化技术正驱动教育结构性的变革与创新,课程设置逐渐朝着智能化、多样化、个性化、协同化方向发展,线上课程、虚拟仿真课程、直播课程等一系列课程形式愈加丰富。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趋势与要求。《中国交通报》“走进精品课”栏目对我院一批优秀课程进行了专题报道,本期一起来了解精品课程《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交通强国战略大背景下,随着交通工具的革新和设计理念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道路工程的安全、畅通和可持续发展,这对道路规划和几何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是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交通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和必修课程,依托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开设已有60多年。课程主要讲授了在人、车、路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约束下,如何科学设计道路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状,实现道路工程的安全、有序、畅通和可持续发展。
授课老师从左至右:张兰芳副教授、陈雨人教授、王骏骅教授
该课程负责人张兰芳从事道路规划与设计教学20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并在继承朱照宏、方守恩等前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持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顺应学习方式与教育形态的革命性变化,开展该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针对《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特点,课程教学团队构建了以“探究式学习共同体”为核心的“三阶段六要素”混合式教学方法,梳理课程知识点,对每个知识点精心设计由“引导、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回顾”6个要素相互贯通的全链条教学法。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分为线下初步导入、线上自主学习内化、线下研讨深化3个阶段,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融合,促进融媒体下的深度学习。
通过“探究式学习共同体”,实现了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与监督激励,线下课堂的参与式学习,协同线上的自主性、交互性学习活动,以及学生共同体之间的互动、辩论、批判与协作,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实现了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转变。
该课程还围绕“新时代下道路工程的新发展理念”“道路设计中的绿色、协调发展理念”“道路设计中的安全可靠理念”等内容开展思政教学,将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以及责任感、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自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以来,课程教学获得专家和学生好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逐年上升,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受到国内外十余所高校的高度认可,2021年被评为上海高校市级线上线下混合式重点课程。
附:《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选课链接: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TONGJI-1207484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