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第一资源,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如今,信息化技术正驱动教育结构性的变革与创新,课程设置逐渐朝着智能化、多样化、个性化、协同化方向发展,线上课程、虚拟仿真课程、直播课程等一系列课程形式愈加丰富。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趋势与要求。《中国交通报》“走进精品课”栏目对我院一批优秀课程进行了专题报道,本期一起来了解精品课程《交通设计》。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交通及其系统作为一个极其复杂的巨系统,需要最佳构筑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交通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责任教授杨晓光老师及其团队的白玉教授、马万经教授、云美萍副教授、俞春辉研究员等教师自1989年开始,逐步研究建立“交通设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并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2003年出版了《道路交通设计指南》,2006年开设了《交通设计》课程,2010年出版了国家规划教材《交通设计》,2020年出版第二版《交通设计》教材。《交通设计》课程2011年入选上海市精品课程,2013年入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021年在智慧树网站开设线上课程。
从左到右:杨晓光教授、白玉教授、马万经教授、云美萍副教授、俞春辉研究员
近年来,全国近100所大学陆续开设了《交通设计》课程,多所院校采用了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编著的《交通设计》国家规划教材。《交通设计》包括交通设计体系、理论基础、交通设计条件与基础、道路交通设计、公共交通设计、旅游交通设计、出行服务系统设计、停车交通设计、交通安全设计、综合交通枢纽设计、交通语言系统设计、交通设计评价与优化等课程内容。交通设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建立,完备了交通工程学科体系,促进了人才培养体系发展,堪称交通工程专业体系的“灵魂”课程。
“课程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城市交通复杂系统。”
在该校很多学生看来,通过学习该课程,培养了交通工程师工匠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及实践探索和创新精神。
《交通设计》课程以培养学生爱国敬业、综合能力为导向,实践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交流式教学、校企联合教学、教师质疑式教学等多层次的教学方法体系。构建了以研讨、作业、课堂报告、课程设计、创新训练等为载体的多元化培养渠道。提出了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强化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锻造工匠精神、传承交通文化过程中实现课程思政3个核心理念,建立了以“全阶段”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全方位”多层次教学资源建设、“全链条”递进式培养模式创新、“全视角”综合化实训体系为核心的“四元耦合”教学培养模式,形成了“线上—线下—现场”多层次混合教学、“讨论—训练—教具”综合型能力培养、“知识—人物—时代”浸入式思政教育的教学风格。
附:《交通设计》选课链接: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001494#teach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