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 深切缅怀姚祖康先生
  发表时间:2023-05-31    阅读次数:


姚祖康,祖籍浙江余杭,1934年7月6日出生于江苏苏州市,后移居上海。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系,1954年因院系调整转入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学习,1955年7月本科毕业,就读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研究生,1959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历任实习助教(1959年7月)、讲师(1960年9月)、副教授(1980年12月)、教授(1986年6月),2002年8月退休。期间,先后担任道路教研室副主任(1981年9月-1982年8月),道路与交通工程系副主任(1982年10月-1984年5月)、主任(1985年10月-1991年8月),道路与交通工程研究所所长(1985年10月-1993年1月),道路与铁道工程上海市重点学科负责人(2001年-2004年)



初心如磐,笃志钻研结硕果


中国的地图,所有的道路都在沿海一边,西边都是空白,所以我想念土木。


——姚祖康,1951年


1951年9月,姚祖康考入清华大学土木系,在汽车干线及城市道路专业学习。时任清华大学教务长钱伟长在面试时问道:“你为什么要念土木?”姚祖康回答:“看中国的地图,所有的道路都在沿海一边,西边都是空白,所以我想念土木。”一语成真,初心如磐,姚祖康从此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的交通事业。

在全国院系大调整中,姚祖康于1954年转到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学习,1955年7月本科毕业后,进入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的四年制研究生学习,师从道路工程先师翁朝庆教授。

姚祖康参加道路与桥梁隧道系本科生毕业设计答辩(1956年)

姚祖康研究生入学的学习计划和考试提纲(1955年)

姚祖康先生的科研发轫于此。1956年,国家号召向科学进军,科技界当时很热门的一个方向就是“黄土研究”。1958年8月~10月,24岁的姚祖康随翁朝庆先生,在陕北宜君、黄陵、洛川、富县、甘泉、延安、子长等地一路辗转考察调研,开展黄土地区筑路问题研究,形成《黄土调查研究彚集》报告并提供给了陕西省设计院作为设计参考。1959年7月,姚祖康完成研究生论文《缺水地区的路基压实问题》,并通过答辩。

姚祖康赴陕北进行黄土土桥调查研究时在施工现场(1958年)

姚祖康先生引领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1978年~1990年期间,他分阶段参与或主持了公路、城建、民航、空军、院校和科研部门50个单位参加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系统研究,完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荷载应力和温度翘曲应力有限元分析及试验验证,提出了温度梯度、轴载换算、接缝传荷能力和轮迹横向分布系数等相关研究成果。1993年创新提出了考虑荷载应力和温度翘曲应力综合疲劳损耗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设计方法,纳入《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012-94》。1991年~1993年,主持完成了多个省份和高校参加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的研究,成果纳入《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2002 》。1995 年~2000 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路面内部排水系统设计的研究,并在江西省、广东省和上海市等省市推广应用,主编《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_018-1997》。退休后,他还主持了交通部“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的研究”项目,历经十年,成果支撑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编制。

在江西宜春举行交通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理论、方法和参数研究》科技成果评审会(1986年)

退休后的姚祖康先生仍然坚持科研工作,主持完成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研究项目(2003年)

姚祖康先生率先将国际路面管理系统理念引进国内,并开展自主研发和推广实践。1986年起,他带队参加交通部七五重点科技项目“干线公路沥青路面评价养护系统”的研究工作,并支撑广东省和北京市开发和建立路面管理系统;1990年后,支撑上海市研发“路面-桥梁管理系统和公路设施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路面管理系统范例。

在北京举行路面管理系统项目验收鉴定会(1991年)

姚祖康先生提出和发展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公路网规划思想和方法。1990年~1995年,他研究并提出了经济、社会、环境、土地利用整体协调以及交通需求和供给双方平衡的公路网规划思想和方法,参与了深圳市、韶关市、广东省、上海市、哈尔滨市和黑龙江省30年公路网规划的编制,为我国后续的一系列公路网规划和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提供了先进的理念、方法和宝贵经验。


大道如砥,甘为人悌育大才


”工作时,我做了一个尽力而为的教师;退休后,我就是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的退休教授。”


——姚祖康,2021年


读研究生期间,在导师翁朝庆教授丰富的工程经验、突出的独立精神、强烈的教书育人追求影响下,姚祖康形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分析思考能力,并在毕业后留校任教。

研究生毕业留校工作的姚祖康(后排左一)与陈本端等教研室教师合影(1959年)

姚祖康先生冰心一片,投身教学和育人事业。任教的前几年,他主要从事道路专业的教学,编写了《路基设计与建筑》《路面设计与建筑》《道路施工组织与计划》等讲义并组织授课。他带领学生实习和指导毕业设计,在工程现场做测量员、施工员、领工员、施工管理员助手,足迹遍布陕西、浙江、福建等多个省份,逐渐积累工程经验。文革后期,他为工农兵学员班讲授《路线勘测设计》《桥涵水文》和《路面》等课程。1985年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归国后,专门为中国民航培养了一批机场工程人才,这些毕业生在包括浦东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等诸多机场的建设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姚祖康先生在同济新村新四楼教工宿舍备课(1959年)

姚祖康先生退休后在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百科讲坛上为大学生做报告(2015年)

姚祖康先生呕心沥血,培养了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研究生。上世纪70年代末,作为研究生指导教师组成员,姚祖康开始培养研究生。1981年,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道路工程专业获批成立硕士点。1982年秋,开始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前后共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33人。1986年,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获批设立我国第一个道路工程博士点,姚祖康先生被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培养了我国道路工程领域的第一位博士,前后共指导毕业博士研究生34名。1990年,开始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他指导培养了我国道路工程领域的第一位博士后。他对待学术的严谨和对于做人的严格,让学生“害怕”。而正是这种严格,使“姚门弟子”在学术和职业生涯中走得更高更远。时至今日,姚祖康先生的学生已成长为学术大师、行业精英和社会栋梁,成为国内外交通领域及相关行业的领军力量,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勘察设计、建造管养和行业管理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位制设立后,姚祖康先生与道路与交通工程系前三届入学研究生合影留念(1983年)

姚祖康先生指导道路工程专业全国第一个博士后唐伯明(1995年)

姚祖康先生与孙立军、凌建明讨论实验(1996年)

姚祖康先生在浦东与学生们合影(1998年)

姚祖康先生匠心独具,编撰出版了一系列专著与教材。其中包括《道路路面工程》(1987),《路面管理系统》(1993),《机场规划与设计》(1994),《道路路基和路面工程.》(1994),《运输工程导论》(1996),《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统分析》(1996),《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1999),《铺面工程》(2001),《公路设计手册—路面》(1993、1999、2006),《公路排水设计手册》(2002),《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理论和方法》(2003),《沥青路面结构设计》(2012)。这些专著和教材指引了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才的成长成才。

姚祖康先生编写的部分教材与专著


慧眼如炬,前瞻布局谋发展

”时间条件在这儿,就是所谓的时机。有这个需要,我只是顺应这个需要提出就是了。”

——姚祖康,2021年


姚祖康先生敢为人先、勇于改革,引领学科新发展。姚祖康八十年代初开始担任行政工作,曾担任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道路教研室副主任,道路与交通工程系副主任、主任,道路与交通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所长。2001年~2004年担任道路与铁道工程上海市重点学科负责人。他积极改革教学体系,尝试通识教育,开展国际学生交换培养;持续委派年轻教师出国学习,储备国际化师资;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整合提升团队作战的科研力量;推进实验室设备建设和管理改革,早在1988年就在道路与交通工程系建立了基于局域网的计算机房。

姚祖康先生慧眼如炬、前瞻布局,开拓学科发展新方向。从1986年起,他开始布局道路设施管理、机场工程、综合运输规划等学科方向和新技术应用。他最早开展了GIS在公路规划、建设、维护管理的应用。上世纪80年代我国民航发展滞后,机场技术和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为此,他推动与民航总局机场司合作开展民航机场建设管理人才培养,开设《机场规划与设计》等系列课程,编写相关教材,为我国上世纪90年代开始快速发展的民航运输业,提前储备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同时,也推动了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机场工程学科方向的蓬勃发展,为民航大国和民航强国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胸怀如海,国际交流开新篇

”我当时不断地派人出去,尽可能地让年轻教师能出去就出去,期待他们学成归来。”

——姚祖康,2021年


姚祖康先生对把握国际发展前沿具有高度敏感性。1982年,遵照学校安排,姚祖康第一次出国,赴英国参加水泥混凝土路面国际会议。期间,受到英国交通部长和该国运输部总工程师的会见,介绍中国的道路运输情况。1984年8月~1985年9月,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研究期间,他马不停蹄、想方设法参加国际会议。他说:“车费、会议费、住宿费、伙食费都得自己掏腰包。所以自己的津贴,必须节省其他开支,参会是不能省的”。虽然艰苦,但收获很大,他说:“那一年我学了很多东西,做了很多试验,发表了两篇论文。还看到了国外的大学管理,实验室的操作管理,都很受益。”之后,姚祖康先后参加混凝土路面与沥青路面国际会议十多次。1998年9月22日~10月8日赴葡萄牙里斯本参加RILEM会议及《道路材料与路面设计》期刊编辑部第一次会议,担任期刊副主编,并于1999年10月在上海主持举办了编辑部第二次会议。2001年发起了沿袭至今的2年1次“中日铺面技术研讨会”。

姚祖康先生在葡萄牙里斯本参加RMPD编辑部会议(1998 年9 月)

姚祖康先生大力推进“走出去、请进来”的国际交流合作模式。姚祖康先生本人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国达姆斯达特大学、美国堪萨斯大学、日本国运输省港湾技术研究所任访问学者或教授,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关系。他积极鼓励和推荐系里的教师和学生赴海外学习,并把国际先进的理论、方法、技术引进到国内。他说:“我当时不断地派人出去,尽可能地让年轻教师能出去就出去,期待他们学成归来。”同时,他也积极邀请和促成国外专家学者来同济开展学术交流,自1986年起,他邀请了近10名国外大学著名专家来校进行长期和短期的访学交流,其中就包括国际上交通领域知名学者美国的Goslin、Monismith 和Kanafani,加拿大的Haas、Teply 和Anderson,日本的Fukuda、Hachiya 和Abe 等。他和同事们的积极努力,为同济交通学科的国际化发展和持续领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姚祖康先生邀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土木系Monismith教授开设“沥青混合料与沥青路面设计”讲座(1986年)



2023年5月29日22时23分,89岁的姚祖康先生安详仙逝。姚祖康先生的生前好友、广大弟子及各界朋友纷纷发来唁电和信件,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这位在国际交通领域享有盛誉的教育家和科学家、我国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桃李满天下的好师长和大先生。

姚祖康先生不仅在学术上创造了累累硕果,为我国建成路达僻乡、桥跨天堑的新时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那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以及“维护和保持独立自主”的人生观更是值得我们后辈追随和效仿的。正如姚先生在自传《八旬历程》中所言,“一生没有惆怅、遗憾或愧疚”。我们深信,姚祖康先生一定会在天堂“安详地仙游”